中华豚好吃吗?
在江苏,中华獭鱼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鱼类。它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,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不过由于捕捞技术有限,以往渔民们都是捕回渔网中的“漏网之鱼”,因此产量很低,价格也很贵。 现在有了水产养殖,中华獭鱼已经可以实现人工繁殖和养殖了。所以市场上也有大量出售的活体或者冷冻的“笼养”中华獭鱼。 那么这种鱼到底好不好吃呢? 我想说的是,好吃!实在是太好吃了! 以前我也不知道中华獭鱼的味道,以为会和黄辣丁一样肉质粗糙难以下咽。没想到第一次吃就深深被它的味道所惊艳到。 中华獭鱼的肉多骨少,鱼肉嫩而不散,微微粘着鱼鳞,带着一丝丝甜甜的腥味,口感细腻而丰富。用辣椒、花椒、大蒜等佐料炒制后更是入味三分。吃下去满口溢香,让人回味悠长。
除了烧炒食用以外,还可以把鱼肉剁成鱼片,腌制后用来涮火锅。那鲜美的口感,真是令人欲罢不能。 除了新鲜食用以外,中华獭鱼的做法还有很多。比如做成酸菜鱼、泡椒鱼汤等等。无论是哪种做法,做出来的菜肴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的。难怪有人评价中华獭鱼“鱼肉似豆腐,味淡不腻,久煮不烂,入口即化。” 好吃的中华獭鱼,你值得拥有!
中华白豚不能吃。
白暨豚又叫白鳍豚、白鳍子、白旗、白夹子、江马、白海豚、中华江豚,是中国特有的物种,仅产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以及曾在的洞庭湖和钱塘江中。人们常称它为”长江之精灵”,是和大熊猫一样珍贵的珍稀濒危动物。白暨豚是世界上130多种齿鲸中18种淡水豚类中的一类,而淡水豚类仅存5种,所以它是特别珍贵和稀少的。
白暨豚是因在淡水水域中长期生活而发生高度退化的原始鲸类,全身皮肤裸露光滑、乌黑发亮,体长2—2.5米,头两侧生有长而窄的喙,眼睛非常小,并且已经失去了视觉功能,耳孔也非常小;四肢变成鳍状,前肢的骨骼还有残留,后肢已经完全退化,体温恒定,完全适应了在水中生活。
白暨豚食性很单一,主要以鯿、鳗鱼、鳗状龟、银鱼等14种鱼类为食,有时也吃虾。它主要在长江的中下荆江江段的沙洲和边滩水域,水深为8—12米、流速为每秒1米左右的区域中活动,一般成对游泳,有时单独或3—4头在一起。
白暨豚在长江中生存,至少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,它和大熊猫、金丝猴、东北虎、白鲟等珍贵动物一样,都是非常原始古老的珍贵动物。白暨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全球12种极危物种之一,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,为了保护白暨豚,国家先后建立和命名了4个白暨豚自然保护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