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面馒头怎么做才松软好吃?
老面馒头的做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利用发酵的过程让面团变得柔软可口! 那么如何能让它的口感变松软呢? 首先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。 温度太高容易把酵母菌烫死,导致它失去活性,面团就无法发酵了;而温度太低又会影响它的速度,过于缓慢的效果自然不够理想。 所以最佳的发酵环境应该是保持在30度左右。 另外就是在蒸制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,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蒸汽,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慢慢消失,如果蒸制时间过长,里面的气体全都变成了水蒸气,那出来的效果必然是又干又硬。所以最佳的状态是面团变为原本的2倍大小且不会塌陷,就证明它的发酵程度刚刚好,蒸制出来的效果也是最理想的。 除了上面这两个因素会影响老面馒头的口感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——揉面的力度。 很多朋友在揉面时总是喜欢用力揉,认为这样能更好的把面团“揉透”,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。 因为在揉面时所用的力越大,面团内部的气泡就会越少,做出来的产品组织也会越粗糙。
要想让面团内部充满空气,我们需要在揉面时掌握一个要领——“轻、柔、松”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“三光”状态:面光、手光、盆光。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困难,我们只要在揉面时多注重手部动作就可以了(因为人的手臂肌肉是最有力的)。当我们的手掌与面团接触时,由于手指间的缝隙会让手部力量有一些分散,所以我们只需将手掌整个压下去,然后翻转手掌,让另一只手的手峰来配合,如此反复,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了。
老面馒头做起来稍微复杂些,提前需要做好的老面团,利用老面团里面活跃的菌群,使面团发酵。老面团是用面粉和水调和发酵而成,有点酸味。老面馒头有老酵母味,做之前需要进行充分揉挤,将老面团里面的气体排出来,否则发出来的面团不均匀,做出来的馒头会有小疙瘩。
做老面馒头,老面团要控制好用量,发好的面团不要发过劲,发过劲的面团虽然也很松软,但是做出来的馒头口感不好,味道有酸味。做老面馒头,用的面粉要普通面粉,中筋面粉,高筋粉也可以,但是一般我们家里做,用普通中筋粉就可以。下面将老面团的做法和老面馒头的做法分享给大家,有时间不妨做一次,传统老面发酵工艺,味道更健康更好吃。
一、老面团的制作方法
准备普通中筋面粉200克、水70克左右,如果有老面团,可以取出一小块当做引子用,如果老面团一次没有用完,装在保鲜袋扎紧,放在冰箱冷藏,可以保存7天左右。提前将普通面粉放在盆中,少量多次加入70克水,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将面絮倒在案板上揉成光滑面团,然后包在保鲜膜中或者保鲜袋中,放在温度高处进行发酵。
冬天温度低,可以放在35度的烤箱中发酵,大约3个小时以上,夏天天气热,温暖处1.5个小时就可以了。老面团发好之后取出,撕开面团,如果里面是蜂窝的状态,说明已经发酵好了,做好的老面团可以分成小份,放保鲜袋扎紧,放在冰箱冷冻可以保存1个月。
二、老面馒头的制作方法
准备老面团80克、普通中筋面粉400克、白糖10克、干酵母2~3克、温水220克左右、猪油或者玉米油20克。将发好的老面团取出,加入温水搅拌碎,将老面团、白糖和干酵母加入面粉中,老面团可以增加口感,干酵母促进发酵,白糖增加甜度并且促进发酵,温水少量多次加入面粉搅拌成絮状。
将面絮倒在案板上,开始揉面团,边揉边加入剩余的水,一直将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,然后加入软化的猪油,继续揉面团,将猪油完全揉进面团中,面团会变得很光滑,包在盆中,包上保鲜膜,放在温暖处进行发酵。发酵好的面团,体积是原来的2倍大。
将面团取出,揉搓排气,分成小份,然后揉圆,做好的包子团摆放在蒸盘上,盖好,进行二次发酵,然后大火将水烧开,水开后将包子团放入蒸锅中,大火蒸15分钟后关火,然后焖5分钟之后打开盖子,美味的老面馒头就做好了。